型態 | 有形文化資產 |
類別 | 歷史建築 |
種類 | 集會堂 |
級別 | 無 |
公告日期 | 2002/08/01 |
保存所在地 | 南投縣草屯鎮立人路439號 |
本歷史建築,具有歷史文化意義及建築上之價值並表現地域風貌。
草屯鎮最早之教育設施溯自清雍正10年(西元1732年)北投社之土番社學置社師一人,道光28年(西元1848年)登瀛書院竣工,係北投義學之所在,經費來源端賴堡內玉峰社、碧峰社、萃英社及梯雲社等團體之捐助。
日治日政府對於教育的方式採隔離政策,分為日本人及台灣人就讀之公學校。日治大正10年(西元1920年)4月1日設立草鞋墩公學校北投埔分離教室,暫借北投埔之林姓家廟上課;同年4月24日改稱草鞋墩公學校北投埔分校。然因林氏家廟空間不敷使用,遂在林椅宗、林紹輝、林振榮及許奇等人之集資下,於北投埔三三番地建築新校舍,佔地130.28公畝,日治大正12年(西元1922年)四月一日獨立為碧峰公學校,昭和16年(西元1941年)改稱碧峰國民學校,民國57年(西元1968年)改稱碧峰國民小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