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的詞彙
詞彙說明: (ㄒ-ˋ):以桂竹劈成細竹條精編而成的謝籃,直徑約一尺,客家人稱「籮 」。
詞彙說明: (ㄍㄢˇ) :用壓二挑二密編而成的竹器叫「 仔」。早年家家必備,用途甚廣,如置物、曝曬、搓湯圓等。
詞彙說明: 篦(ㄅㄧˋ):篦仔是曝曬作物常使用器具。
詞彙說明: 笊 (ㄓㄠˋ):笊籬是常見具有孔隙的篩網。
詞彙說明: 籗(ㄎㄨㄛˋ):「籗」音闊,台灣民間叫它「卡仔」。是裝魚、蝦或青蛙的竹編容器,它主要特徵在於它的蓋子是用竹蔑作成錐形漏斗,只進不出,防止鱔、鰻滑溜或青蛙跳出去,民間把這種蓋子叫做「鰓」。
詞彙說明: 筌(ㄑㄩㄢˊ):魚筌有很多種,寬尾的,窄尾的,大可與田溝同寬,小則置放於水草底下,但總是有一個共同地方就是「鰓」,「鰓」就是用竹蔑作成的一個圓錐形漏斗,魚蝦只能前進,不能後退,利用這種機關,靜待魚蝦入筌。
詞彙說明: 籜(ㄊㄨㄛˋ):竹籜即是筍殼,每支竹筍出土的時候,就決定了它的胖瘦,也決定了它的節數,有幾個筍節,就有幾個筍殼,未來也就會長成幾節和幾個竹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