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 JavaScript 語法,但沒關係,這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。如需要選擇適合您的字級大小,可利用鍵盤 Ctrl + (+)放大 (-)縮小。
快訊 |

年代概述

終戰後時期

光輝.乍現
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台灣由國民政府接管,中國大陸藝文人士隨之遷台,及至台灣省政府遷移至中興新村後,藝文人士與地方互動增多,遂開始對本地區的書法、水墨等美術生態產生影響。  
國民政府領台後,其學校教育大多依循舊制。為因應時代需要,師範大學、國立藝專、文化大學、東海大學,以及近年各大學及技職院校相繼設立美術相關科系,成為美術創作(應用)人才與師資培養的搖籃。  
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,人們的物質生活改善後,逐漸重視精神內涵的充實,以參與文化活動為休閒重心的觀念更趨普遍,本縣在各種美術社團、文教單位不斷的推廣下,造就了許多業餘的藝術愛好者。1980年代,南投美術更趨多元、各項藝術工作者各領風騷,1990年代後,自由的藝術思潮瀰漫,複合媒材、裝置、公共藝術及當代藝術觀念的引入,美術創作更是蓬勃發展。  
南投縣的自然景觀可謂得天獨厚,除擁有全台灣最高的玉山及國際聞名的日月潭外,山巒崢嶸的九九峰、鳥語花香的鹿谷、古木參天的溪頭、碧湖湛藍的霧社、白羊點點的清境、瑞雪皚皚的合歡山、楓紅處處的奧萬大…到處都是如詩如畫、美不勝收的天然景觀。  
本地畫家在這優美的環境下生活,無處不是繪畫最佳的題材,尤其影響了寫生的風氣,以彩筆描繪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景物,藉此抒發個人情懷與感動,南投的美在畫家的筆下以繽紛的風貌呈現。

石雕藝術
本縣的石雕藝術在水里、民間地區因陳有蘭溪、濁水溪出產質地細緻的「螺溪石」而有石硯的彫刻製作,埔里眉溪的黑膽石及砂岩、石心等成為石壺、石盤的素材,造就不少石工藝品的藝匠。1981年前副總統謝東閔先生,推動石雕景觀製作,由台灣省手工藝研究所負責甄選作品,完成作品分別置於手工藝研究所及中興新村戶外草坪,為公共空間增添藝術氣息,也為石雕創作者提供競技機會與展出場所。1987年黃炳松先生在埔里成立「牛耳石雕公園」陳列縣內素人藝術家林淵的石雕作品,供民眾參觀,是本縣首開先例的專題美術館。1985年雕塑大師楊英風先生於埔里建立「靜觀樓工作室」從事創作,之後陸續有新血加入石雕、木雕及雕塑創作的行列。

本縣竹藝
本地區現代竹藝,大都集中於竹山及草屯等地,以竹雕及竹編工藝為主,1972-1988年本地的竹山加工區竹產業可謂全盛時期,竹製品加工廠約有五百餘家,生產竹筷、果盤、筒類、籤類等。1974年竹山高中為因應潮流,提升竹山地區竹木工藝,成立美術工藝科,培訓竹工藝人才。終戰後,國民政府為發展手工藝於草屯成立「手工藝研究所」,也將竹工藝列為重要工藝科目,培養出許多竹雕、竹編等各種竹工藝專長技師。

南投陶藝
南投陶走了兩百年的歲月,曾經風光一時,雖終戰後有些沉寂,但近一、二十年來經有心人的推動,眼前又是一片繁榮的景象。草屯、埔里、魚池、水里、集集、竹山、南投等地,都有許多的藝術工作者投入陶藝創作的行列,相繼成立個人工作室。現代南投陶藝將原來較重實用的陶瓷器皿,注入新的造形觀念並賦予新的價值,變成實用與觀賞並重或純欣賞的藝術品,擺脫過去師徒相承、陳陳相因的傳統形式。南投陶藝協會的成立提供發表作品相互觀摩聯誼的機會,而南投陶藝獎、玉山美術獎的設立,更對鼓勵創作、提升作品水準有著相當正面的意義。

漆藝源流
台灣漆藝源流有二:一由明清時期由福建福州傳入,一為日治時期由日本引進。南投漆藝的發展-前輩王清霜、唐永哲等是南投漆藝產品最早的開拓者。而經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的推廣及培訓,培養許多漆藝新秀,傳承此項具有悠久歷史的技藝。  
南投縣的原住民以信義鄉的布農族、鄒族及仁愛鄉的泰雅族、賽德克族為主,日月潭的邵族約有兩百多人,而埔里的平埔族已經不易看出族群的特徵。原住民的技藝傳承早期都是由家族長輩指導,代代相傳。「台灣省山胞行政局」成立後,在台中縣和平鄉設置「原住民的技藝訓練中心」,經常舉辦木雕、竹編、藤編、皮雕、石雕…等技藝的研習,成效良好,造就了許多原住民藝術家,亦相繼在各原民部落(清流、合作、親愛各村)設立編織研習班,並發展出具地域特色的工藝品。目前有仁愛鄉春陽村(紅、白、黑三色原住民黥面圖絞編織;壁飾、卦簾編織;苧麻布料、卡西米龍編織)…等。而信義鄉雙龍村也在地方人士的努力下,先後成立許多工作室,望美村將布農族與鄒族圖案交互運用,麻線與毛線參雜織布,研發出毛毯的編織技法。即便本縣境內從事原住民木雕工藝者較少,但信義鄉民因應社區營造及校園美化的需求下,以木雕布農圖騰來做景觀裝飾,亦自製木杵、木臼、獨木舟等。當今為了使原住民傳統工藝不致流失並使其聲聲不息、發光發熱,需要政府及民間共同持續不斷的努力及宣揚。

藝術展覽推廣
本縣藝術展覽推廣機構計有:  
一、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歷經三階段的沿革:「南投縣工藝研究班」 (1954~1972年)-為台灣手工業立基之外發性需求導向階段;「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」(1973年~1998年)-為台灣手工業轉型之研究創造及推廣產銷階段;「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」(1999年~迄今)-從文化創意視野為台灣工藝產業覓新機,常態性辦理工藝設計競賽、生活用品評選展、原住民工藝展、文化產業研討會…等,旨是從文化層次推動工藝產業之發展。  
二、南投縣政府文化局:為全臺第一個落成啟用之文化中心。1987年竹藝博物館啟用為全臺第一個地方特色館,1997年修繕歷史建築武德殿為文化園區,2000年改制為「南投縣政府文化局」,2005年為擴大服務愛書民眾及構築書香堡壘,圖書館單獨設館,2006年虎山藝術館建構完成。本縣文化局各項設施服務功能完備,兼具文物研究典藏,藝文活動推廣、展演…等功能,為南投縣藝文發展之中心。  
三、南投縣文化基金會:成立於1989年,文化基金的運用大都配合文化局的活動,作為補助表演、展覽及出版之用,曾協助辦理駐縣藝術家之甄選(已停辦)、南投美術獎與陶藝獎(以合併為玉山美術獎)。  
四、其他藝術展覽場所包括竹藝博物館、南投陶展示館、美術家資料館、埔里藝文中心、草屯鎮立圖書館、竹山圖書館展覽室、私立竹山欣榮圖書館、集集鎮立圖書館、漁池鄉圖書館、中寮鄉圖書館、中興新村省府圖書館、私立南開科技大學藝術中心…等。另有結合民間產業藝文的特色文化館、文化園區…等,使本縣縣民能隨時隨地親近並感受具藝文氣息的地方產業特色。

民間美術團體蓬勃發展
本縣近二十年來美術人口急速增加,美術活動頻仍,呈現百家爭鳴的景象,與縣內諸多不同類型的美術團體的衍生擴張有很大的關係。1976年成立的「南投縣美術學會」是縣內第一個具規模的美術團體,就像火車頭一般,帶動了整個南投縣的美術風氣。1979年成立的「眉之溪畫會」是第一個鄉鎮美術團體。已立案的全縣性美術組織計有「南投縣美術學會」、「南投縣書法學會」、「南投縣陶藝學會」、「南投縣竹藝學會」、「南投縣慕陶書法學會」、「南投縣耕藝藝術學會」、「南投縣篁山藝友美術學」、「南投縣藝池美術協會」…等。鄉鎮級的美術組織有「草屯鎮九九美術學會」、「文心畫會」、「